饲料导购

主页 > 饲料资讯 > 行业新闻 > 做饲料粮谷进口的重磅干货USDA:《中国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需求(4)

做饲料粮谷进口的重磅干货USDA:《中国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需求(4)

作者:佚名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公众号时间:2015-03-31 08:23点击:

  中国意料之外的玉米盈余

  2011-12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大国,其需求增长显著,这导致很多分析研究(包括中国国内)都认为未来中国将继续进口玉米。那几年,由中国政府制定的粮食安全评估同样也预期玉米供需缺口将会扩大。

  然而,在这些玉米进口将持续增长的预测形成的不久,中国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玉米供给过剩。2012年和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都创纪录,但其国内消费量却有所下降。而在中国提高其玉米托市价格的同时,美国在连续2年干旱之后,也迎来了玉米创纪录的丰收,导致美国玉米价格下滑。因此,2013年,中美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玉米价差。

  中国当局2013/14年度的玉米托市收购量达到7000万吨。官员表示,玉米库存达到了1亿吨——约占每年消费量的一半。2014年,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拍卖从库存释放6300万吨玉米到国内市场,但实际成交量仅为2500万吨。政府表示,2014年仍将实施玉米托市政策,市场预计,这将使库存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要消化这样庞大的库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由于国内粮价高企,农民仍有较强的额种粮积极性。如此庞大的玉米供应过剩规模,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之前已经达成一致的观点:中国将进口大量的玉米。由于市场环境的突然转变而导致人们对中国供需评估的改变,这已不是第一次了。2000-2002年间,也出现过一次类似的供过于求的格局,导致USDA下调了中国加入WTO对美国农业出口的影响程度的预期,每年出口量的预估值从16亿美元(2000年)下调至9亿美元(2002年)。

  中国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政策

  中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战略,以控制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进口。这些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加强,这将导致美国的行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间产生冲突。中国政府已经把农业国际贸易和投资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同时它还是实现中国的政治目标和商业目标,并提高政府在农业贸易中的地位的途径。

  中国官员承认国际贸易具有必然性,但也认为其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中国多年来进口了大量植物油和油籽,这相当于利用了5000万公顷的海外土地来进行生产。同时,该机构预期,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将进口更多的饲料粮。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曾表示,增长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现了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专业化所带来的好处,但他也警告,过多的进口也会威胁中国对粮食供应的调控能力。(牛盾,2013)

  2013年,中国领导班子对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作出阐释,该战略在2014年共产党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重申。该战略报告承认,由于膳食结构的升级、禽畜产品消耗增加,以及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等因素,农产品进口规模很有可能扩大,但中国必须采取主动,确保粮食供给主要来自国内,而非进口。该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中国必须保持对这个国家粮食供应的控制权:

  ——加大对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科技方面的投资,加上政策支持,以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但要确保中国公司在进口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

  该粮食安全战略以口粮安全为焦点,但其“自力更生”的原则也指导着其他农产品。

  不过,尽管中国官员认为农产品进口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感觉他们仍然不相信国际市场。官员们把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定义为一个被贸易壁垒、其他国家补贴,和跨国企业垄断势力所扭曲了的市场。他们还担忧因气候变化、生物能源、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和出口限制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在一篇解释粮食安全战略的文章中,中国农业部部长断言,全球粮食的出口量都不足以满足中国巨大的潜在需求(韩长赋,2014)。中国大豆进口规模巨大,且大豆产业被外资所主导,这样的格局被认为是对中国大豆供应存在潜在的威胁,粮食安全战略也深受此影响。很多措施也是为了阻止其他领域被来自外部的“入侵”所占领。

  官员要求用“适度”的进口来作为粮食安全的一种补充,这一主张与1996年“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对进口的观点相似。农业部部长表示,进口可以用以弥补国内供需不足的缺口——例如进口高筋小麦或制啤酒用的大麦,调节阶段性的供应不足,和补充国内库存。一号文件要求制定进出口计划,并把农产品市场的开放摆在优先考虑的范畴。Han和Jin建议,中国应参照日本和韩国保持口粮(food grain)95%自给率的做法。同时,他们关注到,中国将会面临着进口更多的饲用粮还是进口禽畜产品的“战略性选择”。

  进口价格过高或过低,都造成官员们的担忧。一般而言,人们对粮食安全的讨论重点是进口对国内生产者,以及低价进口产品对加工环节所带来的压力。一些官员主张,要运用更多的措施和贸易救济来阻止进口产品和外资企业主导某一行业。同时,官员们主张要监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其垄断市场,抬高价格。

  另一个策略是拓展多元化的农产品进口渠道,这将提高中国进口商的谈判能力,在贸易中获得更低的价格,并且能够减少潜在的禁运风险。由于美国是中国大多数进口产品的主要供应国,这一策略相当于把中国市场开放给其他国家,增加了美国产品的竞争。比如,随着中国进口越来也多的美国玉米,2012年,中国政府加速了对阿根廷和乌克兰开放国内玉米市场的进程。2013/14年度,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粱的数量达到400万吨,有鉴于此,2014年,中国批准了阿根廷高粱的进口。那些一般而言要谈判几年才达成一致的进口协议,在这两个事件中,只用几个月就谈成了。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企业的海外投资来获得更大的粮食进口供应链控制权。

  一号文件主张要加大对农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支持,中国农业部部长建议人们可以把焦点放在农业流通、贸易和海外生产资产。农民日报(2014年8月)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张把农业对外投资作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外交支持的重要途径。该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在进口产品的各个供应链环节中进行资产收购以分享更大的利润份额,同时,要为中国市场建立可靠的供应关系,并且获取更多的国际定价权。

  中国政府研究了很多海外农业投资补贴的支持政策,包括贴息贷款,信用担保,国外的农业发展基金,海外差旅补贴、提供有关投资机会的信息和培训课程等。根据农民日报,农业海外投资战略仍在初始阶段。很多投资都在亚洲和非洲,不过,也有一部分投资开始出现在进口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国。这些投资包括美国猪肉和乳制品、新西兰奶牛养殖和加工场、荷兰贸易公司、保加利亚的谷物和油籽种植、加工、物流等领域,反映了中国海外农业投资的多元化趋势。

  中国政府通常把农业贸易和投资与外交混在一起。2013-14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拉美、澳大利亚和东欧之旅,就是以农业贸易和投资为主题。这次出访,被官媒誉为“农业外交”,提高了中国在对外事务上农业地位。2013和2014年间,李克强总理和来自中东欧的领导人强调农业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同时达成了对罗马尼亚和叙利亚牛、猪肉和羊肉的协议。中国加入了好几个与农业出口国制定的自由贸易协议,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智利秘鲁,还有巴基斯坦。这些协议内容包括降低牛、羊肉、乳制品、高粱和水果的进口关税。中国的农业部官员也支持参加WTO和其他多边贸易组织。

  有效国际市场所需要的透明政策

  对于中国需求,国际市场的反应已经变得相当灵活和敏感了,举个例子,中国大豆的进口增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但拉美和美国的豆农也随之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单产,以满足中国需求。美国DDGS的产量大幅提高,现已成为供应给中国的主要农业出口了。同样地,美国对华出口的高粱数量也超乎所有机构和官员的预测。

  中国的进口需求有助于激励出口国的生产者提高效率和标准,有利于促进全球农业产出的增长。中国农业的对外投资通常以非洲、亚洲和拉美的偏远地区和不发达国家为目的地。如果这些中国投资者可以为当地提供现代的作物物种、水利设施和投资资金,或者可以打通田间-加工-贸易的渠道,那这样的投资就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生产率。此外,那些被忽视的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农村地区也同样可以从中国农业投资中受益。

  无论如何,对贸易的不透明干预都会造成不稳定性,这将扰乱市场,使得投资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对作物转基因性状审批的不确定性延缓了美国玉米种子的商业推广进度,不过对华玉米出口量占美国玉米产量的比重很低,不足2%。而且,中国政府还会不时地拒绝含有克莱多巴胺的美国猪肉进口,这种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都被允许使用,作用是帮助饲料中的能量转化为肌肉,而不是脂肪。2013年,美国启动了一个不用此类添加剂喂养猪肉的自愿项目,但2014年中国政府报告称在美国一些货船上检测出含有克莱多巴胺的猪肉。中国对美国猪肉的需求年年都不同,如果没有可预期的需求增长,美国大部分养殖户不太可能改变生产行为。养猪户尤其如此,因为中国买家通常只购买特定部位的猪肉,或者价值较低的内脏。

  中国国内的支持政策已经对价格造成了扭曲,并且向市场传递了混乱的信息。托市价的连年上升,使得中国粮食的价格高于国际水平。中国政府敞开收购为价格提供支撑,导致库存高企,但同时中国的加工企业都具有强烈的进口低价产品的愿望,这就催生了一个扭曲的市场。譬如,中国2013年进口了1700万吨玉米、大米和小麦——这本意味着国内谷物供应有缺口——但当年中国政府又收购了8200万吨国产粮食作为库存以支撑粮价。此外,中国还进口了油菜和棉花,但同时收购了大量的国产油菜和棉花,形成规模庞大的库存。

  如果中国以农产品进口大国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又不扰乱国际市场的话,那所有国家都将从中受益。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生产商。不过,随着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国家将成为对华出口国。中国认为自己是为多边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伸张者,但其政策却通常会对需要发展进出口食品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扭曲国际市场。对管制和标准的一致运用、透明的审批程序和进口配额分配制度,都有助于提高国际市场的运作效率。

责任编辑:贾梦哲  

饲料资讯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饲料行情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饲料技术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饲料交流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论坛焦点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饲料导购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