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导购

主页 > 饲料资讯 > 行业新闻 > 做饲料粮谷进口的重磅干货USDA:《中国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需求(3)

做饲料粮谷进口的重磅干货USDA:《中国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进口需求(3)

作者:佚名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公众号时间:2015-03-31 08:23点击:

  政策对多元化进口的影响

  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同样是“促进饲料进口”和“把口粮(cereal grains)自给自足放在首位”的政策思想的反映。19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对豆粕、DDGS和其他粮食加工副产品的进口实行降低关税、免受增值税的措施,以解决饲料原料不足的问题。加入WTO前后的一些年里,中国对进口大豆所征收的关税率低至3%,同时对大豆和菜籽油取消了进口量的限制。

  不过,中国仍然对口粮的进口有着严格的控制。加入WTO的时候,中国同意对大米、小麦和玉米实施关税配额(TRQs),意思是允许这些商品在一定的进口配额内,享有低关税。这个配额大约以每年消费量的5%为标准,在配额内的进口,其关税为1%,一旦超出这个进口量,中国将对其征收65%的高关税。

  TRQ制度意在开拓一个更加透明的贸易渠道,相比之前所沿用的内部定额和许可制度而言。不过,“关税配额管理”也往往成为中国管制进口的诸多措施之一。很大一部分玉米和小麦进口配额都分配到国有贸易公司手上,而其他成千上万的企业每年都要通过冗长而繁杂的申请程序来争夺那剩下的小部分配额。市场分析称,有鉴于此,中国的进口商转而进口DDGS、高粱和大麦这些没有进口配额限制的产品来替代玉米。2014年,有媒体报道称,由于配额分配过程出现的腐败问题,促使国家发改委考虑改变现有的分配方式。

  中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也以谷物为重点,包括根据种植面积提供的直补,对大米、小麦和玉米实施的托市政策,还有对粮食主产区进行的财政支付转移等。托市政策同样被用于大豆、油菜和棉花这三个品种,不过相比之下,谷物托市政策的实施效果更好,从结果看,更多的土地在政策的引导下,种上了谷物。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2003-2013年,中国的粮食政策为粮食产量带来了“10连增”。

  2013-14年,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对美国含有未被政府批准的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实施禁运,这导致玉米进口态势被打乱了。禁运风波始于2013年的11月,直至2014年12月才结束。2014年7、8月期间,中国政府还对海关部门作出指示,要求密切关注高粱和大麦进口中出现的各种潜在问题。而且,当局也开始严查DDGS和苜蓿这些货物,看是否含有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性状。总之,中国对货物审批的不确定性贯穿了整个2014年。

  肉类和乳制品进口激增

  1990年代,很多关于中国商品需求的评估分析都预测,中国将需要进口饲料以支持养殖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对畜类产品的进口仍在不断增长。2013年,中国进口的肉类和动物内脏达到250万吨。猪肉及其内脏占肉类进口的大头。猪肉进口的第一波大幅增长出现在2007-08年,这个时期国内猪肉供应偏紧,肉价因猪流感而飙升。2011-13年,猪肉进口规模随着国内肉价不断攀升而进一步扩大。2013年,中国也成为了牛肉和羊肉的重要进口国,原因同样是国内肉价的迅猛抬升。不过,2010年,中国家禽的进口量倒是因为对美家禽业的反倾销行动而下降了。

  2008-2013年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的增速超过400%,达到160万吨。这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奶粉,用于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和其他乳制品,而奶清则被用于各种食物的加工和动物饲料。中国也是其他类型的乳制品的重要进口国,例如芝士、牛油、脱脂乳和酸奶等。

  需求的膨胀,国内供应的缓慢增长,不断上涨的饲料、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这些因素导致国内肉类和乳制品的价格升高,进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得以显现。2009-2013年,中国牛肉和羊肉的零售价格上涨了85%,猪肉和禽类价格上涨30%。另一方面,中国养殖业也逐渐从小规模、小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规模化、集中化生产。规模化的养殖场更倾向于使用商业饲料(commercial feeds),其固定成本也更高,还要处理土地获取和管理技能上的各种问题。此外,大规模的养殖场面临着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执法和食品安全管理,包括一个新的2014年正式生效的养殖场废物处理条例。

  中国家畜的进口也是近年规模化养殖涌现的一个表现。1995-2000年间,每年活牲畜的进口额在4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但2013年就超过了4亿美元。2009-2013年,活牛的进口占了活牲畜进口的60%-70%,为新的乳制品业务提供进口的奶牛来源。近年,家禽、活猪和其他动物的进口也快速增长。这些大部分都是由基因公司提供给畜牧农场的杂交动物。

  不过,中国的饲料进口仍然超过家畜的进口。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关税结构,使得进口饲料比进口肉类和乳制品有利。中国对饲料所征收的关税率为1%-9%,而对乳制品和肉类则达到10%-25%。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畜进口的关税壁垒,按照协议,2013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和去骨羊肉的关税降至5%。根据协议,这两样产品最终将实现零关税——新西兰当前是中国奶粉和绵羊肉的主要出口国。

  棉花进口波动较大

  中国工业的发展催生了棉花、羊毛和兽皮的进口需求。对这些原材料的需求同样来自相似的动力——那些制成品有较强的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的需求。不过,相对而言,棉花的进口比羊毛和兽皮进口不稳定得多。

  羊毛和兽皮进口额都以较为稳定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两者的进口额均约为30亿美元。而棉花进口额则在2006年已经飙升至50亿美元,但2009年却跌至20亿美元,2012年又回升至118亿美元。

  现阶段,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和最大的进口国。中国棉花进口量的大幅上升是其加入WTO之后这些年来,纺织品产出不断增长的结果。2004年后,当“全球多纤维协定”取消了纺织品进口配额之后(这样的配额限制之前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到其他市场的制约),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和棉花的进口都有进一步的增长。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中国棉花进口收缩。不过,2011-13年,受到国内棉花托市政策的支撑,国产棉花价格远高于国际水平,导致中国棉花进口量反弹至创纪录的高水平。中国政府表示,经过3年的储备,棉花库存达到1600万吨,而与此同时,纺织企业则大量进口棉花,以寻求更便宜的原材料。

  加工食品的进口快速增长

  作为加工原材料的大宗商品和基因产品进口仍占主导,但与此同时,那些高价值的食品和饮料在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服务和现代零售渠道也使得新市场越来越容易被打开,高价值物品的进口正在迅猛增长。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葡萄酒。2013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额达到15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4倍。法国是主要的供应商,2013年中国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占其酒类进口总额的45%,而美国则只占5%。2013年,中国进口的白兰地、威士忌等烈酒也超过10亿美元,啤酒进口额达到2.32亿美元。

  其他消费导向型的产品也正在加入中国的进口大军行列。例如,芝士、曲奇、面包、糕点,咖啡和茶的提取物,冰激凌等商品的进口量,在2000年代早期,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后一直在持续增长,直至2008-09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过,2009-13年期间,这些商品的进口额增长了3倍以上,2013年,总进口额达到了7640万亿美元。

  预期进口将进一步增长

  USDA对2014-23年的预测报告预期,中国近期农产品贸易的趋势将得到延续。该预测是建立在中国农业供需模型的基础上的,而这些供需数据都考虑到了与收入增长相关的消费模式的转变、农作物单产的提高以及有限的耕地面积等因素。

  尽管工资和其他成本都在上升,但预期中国仍将保持其全球主要纺织品制造国和重要的棉花购买国的地位。同时,中国依然将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大米进口国,小麦的进口则会在一些国内没有广泛种植的品种方面有所增加,以满足特定的需求(比如加工特定的面包所需)。

  该预测指出,未来10年,中国的猪肉和家禽产量——这是饲料的主要消费者——将会增加1500万吨同时这些肉类的进口也会稳定上升。不过,中国的生猪、家禽等真正需要多少饲料,这依然是很难估算的。因为这些动物的需要的膳食可以从其他多种多样的商品中获得,不一定要消费饲料,而且中国正在实行广泛的生产实践,产量的提升难以估算,加上家畜和饲料的供给和需求信息通常很难获得,或者说信息来源不可靠,这些因素都令估算变得困难。

  USDA预测,中国会增加大豆和饲用粮的进口以支持国内肉类的生产。反刍动物(牛、奶牛、绵羊等)养殖规模的扩大,将为中国的草地和牧草资源带来压力。同时,中国增长的家畜数量需要更多的饲料来给予其能量、蛋白和微量元素。动物对蛋白的摄入需求,是USDA之所以预测未来大豆进口还会出现显著增长的关键因素。1990年代,豆粕和大豆进口的自由化为中国提供了大量高蛋白的饲料,使国内家畜产量在这方面的制约得到突破。

  中国也将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的方式来增加玉米产量。尽管如此,未来10年,玉米在饲用、食用以及工业用的需求增速将领先于产量的增速。而一些替代饲料,如小麦、稻谷的麸皮,块茎皮,还有厨余废料等在以前的确可以成为家畜能量的重要来源,但其未来的供给只会有小幅增长。因此,不断增加的家畜产出将比过去十年更多地依赖于玉米来提供饲料支持。

  就中国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农产品进口规模的扩大方面,2014年发布的几个预测观点相似。USDA、OECD、FAO、CAAS和RCRE等机构发布的十年预测都显示,中国未来玉米、大豆和肉类的进口将有所增长,但增长程度各家机构的预测不一。USDA和 OECD/FAO预测大豆进口将持续增长,但CAAS和RCRE则认为总体只会有温和上涨,这意味着大豆进口增长的进程中,将会出现一次突然的放缓。世界银行的一个估算(2014年)同样分析了畜产品在中国膳食结构变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国内供应的制约条件,报告最终得出的预测是2020-2030年,中国大豆、玉米和牛奶进口将继续增长,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发布。

  所有的预测都表示,中国未来的玉米进口量将突破当前其制定的720万吨关税配额。然而,就在这些预测做出后不久,中国玉米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产量盈余,这表示其进口需求的增长并不如预计那般具有刚性,也令人们意识到对中国市场进行评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贾梦哲  

饲料资讯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饲料行情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饲料技术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饲料交流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论坛焦点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饲料导购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