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导购

主页 > 饲料资讯 > 企业动态 > 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农业的龙头不会是农业本身

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王航:农业的龙头不会是农业本身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总裁领导力风云时间:2015-04-10 16:11点击:

  农业本身是什么样的

  我希望大家跟我分享一个字——“兴”,中间这一横是农业本身,下面两点是与农业相关的加工业和农业相关服务业,上面的三点是未来农业整个产业链要突破发展的方向,即国际化、金融化、电商化。首先讲农业本身,不用多说,这是基础的首要的产业,很多企业转型进入这个领域来,这个领域也吸引了很多投资家的眼光。

  但是我认为,农业本身是不太适合企业来进行投资和经营的,从企业自身的商业逻辑看,要的是投资回报,投资回报不只是看收益率,还要看周转率,看杠杆率。农业无疑是周转最慢的产业,种粮食一年周转一次,养猪一年周转两次,养鸡快一点一年也就周转五次,但是卖饲料一年可以周转二十多次。

  有人说牛奶和鸡蛋好一些,周转快得多,但主动性又很差,牛奶和鸡蛋会被加工成奶粉、蛋粉,牛奶的定价是受国际定价影响,鸡蛋生产又比较分散。农业的杠杆率也很低,生物资产是“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土地房子等又往往是未确权的资产。能够抵押的资源是很少的,而农民又是怎么做这个事的?农民把它的金融需求几乎都交给了上游生产资料的经销商,所以现在经销商能够在农村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它为生产单位即农户提供了赊账垫资的作用。一旦企业进入农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杠杆方案,否则投资回报率上不去。第三个是收益率,在短缺阶段可能有比较高的收益率,但是农业本身是具有极大波动性的产业,因为它面临很多风险,市场信号和信息还不是那么完整。

  现在我们看到猪的周期拉长了,我也在研究为什么。我认为可能和企业进入到养殖领域,即企业化的养殖模式相关。因为农户和企业的商业动机是不一样的,农户是以温饱型为导向,每年的经营规模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企业是经济动物,一旦它在一个周期里赚了钱,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扩大产能。产能继续扩大导致价格下降,企业的第一选择又是扛住,企业扛的时间可以很长,就把低迷的周期拉长了,这对农民是巨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农业不是能给企业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第一选择。

  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其实企业要做的是熨平周期,因为农产品很难做库存,很难用库存调节供求之间的差异,因此农产品本身价格波动较大。所以作为企业,应该在加工、服务领域,通过加工将农产品变得易于库存,通过服务有效调节库存从而降低周期影响。但是目前看来恰恰不是这样的,很多企业是迎合农产品价格波动通过波段生产或贸易来取利,没有发挥熨平周期的作用,甚至加剧了周期负作用。

  农业生产本身是很苦的事情,当企业进入农业本身,做到规模很大的时候,委托代理链条一层又一层的,你怎么敢保证最终的生产者、劳作者和农民一样的用心尽力?的确,如今的农村都是老人、小孩,青壮年很少了,企业直接干农业本身会让农户生存和经营更困难,会挤走更多的青壮年。所以从一定的道义和伦理上讲,企业可能要克制自己的冲动,不要在我们人多地少的环境中过于着急地集中农业资源。集中应是适度的集中,适度的集中应该是以家庭农场经营的能力作为边界来定义适度的。

  我们讲了多年三农,核心问题是农民组织问题,要把三农变五农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即要加上农企和农社,农企是带头作用,农业合作社是真正的生产单位,是生产环节最基本的单元,农企要扶持农社,要学会和农社打交道;农社要衔接家庭农场,农社要学会自身组织建设,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中国农业的根基。除了农民组织问题,还有农地(或农业资源)集中问题、农村金融问题、农村流通体制问题、农业科技体制问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是生产力载体,更是生产关系调整的重要力量。

  农业产业的龙头绝对不会是农业本身

  农业的龙头只会出现在相关加工业或者是服务业的某个环节。产业链需要龙头,但做龙头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把整个产业链自身做完,而是通过企业化经营的要素比如品牌、科技、金融等来增值,来促进上下游协同。加工业可以分为农产品的加工和农资的加工,在这一领域早期是短缺,所以第一阶段加工业比的是成本和质量,从农民来讲他看的是直接实际的效果来决定是否购买。

  到第二个阶段,竞争者和生产者大量增加,产品严重同质化,这个时候大家比的是营销的能力,由此提出搞产业链,要消化产能的增加而带来的下游推广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保障问题。现在第三个阶段是比服务,加工业都开始向服务业靠拢和演进。大家会注意到在加工业里面饲料是非常有特色的,既对接种植业又对接养殖业,既是农产加工又是农资加工,所以在这个环节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有大量的成功企业家在这个领域完成了原始的积累,从而能向农业产业化更多的环节推演,包括研发、品牌、商品开发、仓储、物流等等,这些都是服务业,服务业要细分才能把握本质。我们有些服务是B2B,有些服务是B2C,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什么。

  B端的需求和C端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农户和养殖户,他们是生产单位所以他们是B,作为生产单位一定会思考三个问题:价格、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而农产品以及食品的终端消费者是C,C是不一样的,作为消费者他要求更多的选择、更新的东西,让我更踏实,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的内心有打动。所以对于我们做农业服务业来讲,2B和2C差异很大,我们把产品和服务要么放在2C上,要么放在2B上,明确你靠在其中的一头,才能成为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发挥作用的企业。

  农业新不新,三化来衡量

  (一)国际化:不要只看总量更要看结构,不要只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我们再看看“兴”字这一横上面的三点,首先我想谈国际化,现在农业国际化的课题也比较多。我们到国际上采购是国际化;我们和国际企业合作是国际化;我们到国际上建厂派遣员工是国际化;我们搞国际收购也是国际化。在这个国际化的过程里面,大家会觉得商机很大,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和看待一下,国际化的商业驱动力量是什么。一是市场有缺口;二是产能要溢出;三是资本要溢出。现在集中看看中国真正的市场缺口是怎么样的,从我实践中的感受来讲,中国市场的缺口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第一个是中国现在的口粮是安全的,现在中国老百姓人均粮食是400公斤,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我们的口粮是安全的。我们粮食的压力是非口粮,最主要是畜牧业用粮,而畜牧业满足的是中国人的动物蛋白的需求。现在中国人动物蛋白的供给量不低了,肉8500万吨,奶3500万吨,蛋3000万吨,水产6000万吨,人均量其实是不低的,和日本对标相差不大。有人在算,如果我们套法国数据的话,真正在它1500万吨里面,液体奶的消费只有10%,如果用这个数来算中国,中国的液体奶消费3000万吨就可以了,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量,所以它是结构问题,不简单是总量问题。如果我们来对标,人均肉食美国人是100多公斤,我觉得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奢侈,也是对我们自身健康的摧残。

  我们的确还有未来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镇化,但我们还要看到一些结构问题,如城镇化可能有老龄化做对冲。人均的消费量会增加,但是不会是巨大的弥漫的增加。这种缺口集中在几个地方,一个是结构化缺口,是属于国际分工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讲A国有一个张老三,他做产品一和产品二都是五块钱成本,B国的李老四他做这两个产品是四块钱和两块钱的成本,A国该放弃的不是两个都放弃,他把第二个产品放弃,第二个产品相对比较劣势更加明显一些,这是国际分工的理论,所以一定会存在结构性的缺口。比如说我们的牛羊肉就出现了结构性的缺口,这是正常的。

  第二个缺口是质上的缺口,我们对自己食品安全信心不足。第三个缺口是价格差带来的假缺口,不是我们没有玉米,而是觉得外面的玉米品质更好、价格更低。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重新的思考,我们对国际市场的资源需求究竟是从总量上的抗拒,还是主动的做结构性的调整。放得开才能住得住,否则为了自保而带来的过量的农资投入(也埋下了环保和安全的祸根)、过多的浪费以及良好国际市场环境的错失。

  回过头来讲,我们都讲新常态,我们粮食每年十一连增是不是常态。而习主席讲五个新,就是要实现新的增长方法。过去我们十一连增,当然在生产关系的调解上下了很多工夫,政策好、天帮忙、人勤劳,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投入,食品安全哪里还有空间?中国就无法成为一个良好食品生产加工的国度了,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增值最大的环节我们拱手让给了外国人,我们何必做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不利用现在比较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商贸的条件,主动的在结构上进行调整。我们把政策向口粮集中倾斜,把市场向非口粮放开,主动利用国际市场调节,让我们基础原料的价格下来,把增值的空间留给中国的农民和中国食品加工商,这个结构调整是需要我们特别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来谈一定要增收。有可能我们会从农业的弱国转化为食品的强国。就我们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如果不是通过科技而是刚性地要把自己拉成农业的大国,最后一定是食品业的弱国。值得思考。

  我们要看到中国市场的力量,其实支撑我们的不仅仅是食品消费大国,更应该是食品制造大国;支撑我们的不仅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更应是大区域市场的辐射中心。不管是承接东北亚,还是东盟自贸区,或是往东亚走,我们作为大区域市场中心国的位置其实是明显的,如果不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是很可惜的。我们应该让一些国际优秀的食品产品、产能向中国来转移,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增长,增长潜力在我们这里,我们要利用市场换技术,成就我们这种食品生产大国的条件。

  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到国际上去开疆拓土的,很多去收土地,他们认为是收资源,认为收到土地就收到了农产品,收到保证我们粮食安全的基础了。其实农产业链的龙头绝对不是农业本身,土地是重要的,但是土地背后、土地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背后这一条价值链可能更重要。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全世界A、B、C、D四大粮商几乎没有到世界其他国家收购土地的,他们用的是其他的方法来控制农业产业链,所以抓住龙头也是我们走向国际化可能要思考的问题,不要简单的用过去做矿业这些理念来误导农业方面国际化的思路。在国际化进程中除了考虑资源禀赋和商务条件,更要考虑国家文化、政治、法制风险。

  (二)金融化:产融结合进入第四阶段——服务价值链

  “兴”上面的第二点是金融化,这并不是说我们从实业转过去做投机。我们看看产融结合,为什么做产业的要做金融。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市场经济刚刚打开,只要勤奋就有大量的市场空白等你填补,所以产能要扩大,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对实业的支持是跟不上的,所以让金融去支持产能的扩张。第二阶段是一些企业有了一定的实力,为了企业的财富和资产的安全,需要做相应的资产配置,企业发现投资金融是很好的资产配置的方法,它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都很好。第三个阶段的产融结合,顺应了产能的扩张,这个时候是为了产能的消化,因为有了这么大的产能,下游的消费者把你的产品顺利的接走,你需要做消费者信贷等等。

  对于我们农业来说,当前金融化要特别解决第四个阶段的问题,就是真正的用金融来理顺你的价值链,过去我们老讲产业链,我不太相信全产业链。如果你的全产业链概念是自己投资包打天下的话,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协同产业链是价值链,价值链就是这个链条上所有的环节价值实现方向一致,这也就是协同产业链。

  但是我们看看现在在价值链上价值实现是一个方向吗?有的人赚的是波段利润,沃尔玛、家乐福赚的不是商业利润,赚的是帐期利润,加工者不去赚加工利润,做商业的不去追求商业利润,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健康的商业链或者是健康的价值链。中间的环节为什么导致大家的价值选择方向不一致了,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供应链金融。

  所以,金融对理顺产业,理顺价值链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农村做了担保公司,也做保理公司,做这样一些探索和试点。所以我觉得为了推进我们的产融结合到新的高度,龙头企业应该积极来探索和尝试,因为龙头企业有品牌,有和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有对客户的黏性,所以在这个方面努力。过去的农村金融也是金融机构到了农村,但是金融服务完全不到农户,因为到农户成本高、风险大,最后导致对整个产业链的损害,他大量的流动性并非投放到分散的生产环节。对农村金融来说,并不是把金融机构搬到农村就可以了,这样做有可能反而对农业有伤害。

  龙头企业做金融一定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而很多风险管理是我们做企业的时候不会去识别、不会去控制和把握的,在这个方面一定要有专业风险管理的意识。

  (三)电商化:电商的未来在传统,传统的未来在电商

  “兴”上面的第三点是电商化,电商使得企业早期收集客户的成本高,然后逐渐降低甚至最后为零。其次,它有云可以共享数据,这使得上下游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信息对称使定单生成和管理的方式跟过去不一样了。所以电商对于我们产业是很好的东西,是把过去我们散乱、复杂的上游和下游进行整合。

  但是传统的未来在电商,电商的未来一样在传统,如果说电商不能对价值链本身提供一些在环节上改进的点,尤其在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电商本身的生存也会比较困难。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是简单的B2C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做到O2O再加上C2B2B,这样才会有出路,而这个O2O里面又蕴含了大量传统的思想。

  从传统龙头企业来看,这么多年的农产品经营,不管是产品安全的检测、快速分销、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帮助产品进行一定的品牌化等,其实都有很好的积累;和下游的餐饮企业、生鲜超市都有很好的物流经验和基础,这些都是传统,但传统要积极依托电商手段自我革命,依托电商重塑产业模型。回过来说电商没有传统基础的话可能也在白白的烧钱。

  所以未来的新农人,新的环境一定是新老土豪把手言欢,才能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好,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贾梦哲  

饲料资讯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饲料行情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饲料技术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饲料交流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论坛焦点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饲料导购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