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饲料 > 饲料要闻 > 广东饲料凭什么当全国老大?
作者:佚名来源:饲料科技与经济时间:2011-12-02 14:08点击:次
预测当“老大”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经济领先,二是行业认同。从这两个硬性指标来看,广东的饲料工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当“老大”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经济领先,二是行业认同。从这两个硬性指标来看,广东的饲料工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广东的饲料总产值连续八年独占鳌头,年产量、产值约占全国的12%,是全国的九分之一。如此骄人的战绩与广东的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刻体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务实理念,以及广东历史上沿革下来的开放传统及特殊的地缘条件均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是广东? 中国改革开放的头15年,其实主要是针对香港人的开放。在那个年代,香港是中国连接世界的咽喉要道,是战略缓冲地,当时大陆70%的外资都是港资。而邓小平之所以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放在广东,缘于广东与香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地缘优势,开放广东既可以促进香港的繁荣,也可以带动广东的发展,同时也为香港平稳回归打下良好的伏笔。而且广东远离“政治中心”,即便这块“试验田”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试验成功了,也可以做为样板工程在全国进行推广。而且从近代历史上,广东也有开放的先例,中国的鸦片战争之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从广州开始的。况且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广东作为沿海的前线,时刻为打仗做准备,是准备“放进来打”的,国家基础设施在那儿投资很少,也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这反倒造就了广东没有那么多需要改变的历史包袱。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广东人再一次成为一只报晓的雄鸡,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中国的饲料工业就兴起于广东这片热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先行一步开放了肉菜市场和粮食市场。港澳市场的强劲需求,和短缺的国内市场,让广东的养殖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那个年代名震中华大地的“江高模式”也就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就诞生于广东。“江高模式”,最早来自于1983年原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命名,它的最初成型起源于以鸡场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养鸡业的经济组织形式。此后它更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揭开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养殖业的繁荣点燃了广东大办饲料工业的烈火,特别是1982年,邓小平发出“我们也要搞饲料工业”的倡导后,广东首先开创了饲料工业“大家办”的先河,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大潮。 广东饲料工业在最初的起步阶段,除了外资企业外,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所以广东的饲料企业是最先试行体制改革的,在企业治理上受外资企业影响,也是最先引进了现代的企业制度的。 纵观整个饲料工业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饲料工业发展的源头,整个试验田,整个领跑者都是从广东开始的。在改革开放的头一年,1978年,顺德华星饲料厂诞生,1979年,广东省食品公司投资在南海九江破土动工兴建九江饲料厂,接着隶属粮食系统的南海平洲饲料厂又改造扩建。1981年泰国正大集团在深圳取得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接着外资、中外合资的饲料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南粤大地出现。1984年,九江饲料厂成功投产后更加激发了广东人大办饲料厂的热情,带动了一大批饲料厂的兴建。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广东的饲料企业先声夺人,为广东的的饲料工业发展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龚胡 |
饲料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
饲料行情 |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
饲料技术 |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
饲料交流 |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
论坛焦点 |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
饲料导购 |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