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饲料 > 饲料人物 > 猪料市场的制高点在哪里?
作者:廖方红来源:猪e网时间:2012-07-24 15:16点击:次
上世纪90年代初,26岁的廖方红怀揣沉甸甸的创业梦想,在江西赣南这片土地上创建了赣南方大饲料厂(后更名为“加大集团”)。企业凭借自创的优质乳猪熟化饲料、“饲料+种猪”的经营模式以及独特的营销策略,闯出加大人自己的道路,在行业内建立了一大优势品牌。 短短15年,加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企业,旗下企业以猪饲料生产为主,并拥有2家国家级原种猪场。在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有五个大型饲料生产基地。2008年饲料产销80多万吨,出栏加大种猪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加大集团凭借优质的产品,雄厚的企业实力,2005年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书,2007年加大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加大1996年研发的“乳猪熟化浓缩料”系列产品,被江西省科委授予“96科技新成果金奖产品”,该产品经受住了用户的检验,为养殖户和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效益。 廖方红董事长向来精力充沛,作风干练,时常忙于市场调研,采访一事多次因故推迟,几经周转,人物采访最终还是在广东加大集团总部进行。廖董言语不多,但字字精辟,又不乏风趣幽默,并不像平时所见的那样严肃。其实,这种“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行为理念恰恰是行业主流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十几年的奋斗历程中,他始终信守着自己的人生箴言:“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创业历程,顺应时势 抓住机遇 《广东饲料》:经过15年的风雨征程,加大集团已成长为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回想当年,加大创业初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廖方红董事长(以下简称“廖”):我们是在1993年开始做饲料,起初叫赣南方大饲料厂,2003年更名为“加大集团”。当时正逢改革开放大潮,国内的养殖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养殖业的相对技术、资金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也比较低,一时间很多人蜂拥而入。我那时候就想,养殖业竞争激烈,比饲料业更难形成规模,而一旦养殖业发展起来了,对饲料的刚性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 后来,我便拿定主意进军方兴未艾的饲料行业。当年从大环境来看,泰国的正大、美国的嘉吉、普瑞纳等外资饲料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希望集团迅猛发展,开始崭露头角。在江西赣南这片土地上,饲料行业的竞争是相当大的,比较出名的就是“宝丰871”,当时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广东饲料》: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您怎样带领加大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廖:开始的时候企业规模比较小,我们还是以模仿别人为主,比如说模仿别人的包装、饲料的颜色、气味等,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但模仿就意味着被动,被动就要挨打,这样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品牌,从跟随者变成开拓者。鉴于正大的乳猪配合饲料、宝丰的871猪浓缩饲料在赣南农村养殖户中饲喂乳猪的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我们结合养殖户喂养乳猪用饲料加大米粥的习惯,在1996年研发出第一代“乳猪浓缩饲料”。它的优点就是方便养殖户把乳猪浓缩饲料添加到米粥里,可以达到更好的喂养效果。我们就是抓住这样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其次,在销售渠道上取得突破。别人的品牌影响力比较大,可以搞地级、县级经销商,但我们那时做不了。所以只好直接进入乡村,摆脱地级、县级经销商的束缚,建立广大的乡村销售网络,经销商直接从厂家拿货,直接送到乡村终端。由于没有大经销商吃掉渠道利润,我们可以保证价格和别人持平的情况下质量更优,慢慢建立了在用户群体中的口碑。 再者,对产品包装做了改进,首创了5公斤的手提包装袋。当时很多饲料都是20公斤或40公斤装,而很多客户更愿意购买散装,有些经销商把差的饲料倒进好的饲料袋里,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谋取暴利。我们的5公斤包装则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契合了市场需求,广受好评。并且,包装形象设计不再模仿名牌,而是以商标作为包装主体,避开与别人竞争。刚开始的加大,就是这样闯出来的。 《广东饲料》:如您所述,加大一开始是在赣州起步,后来为什么又决定进驻广东市场? 廖:应该说广东省工业饲料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西现在也涌现出一批饲料行业的后起之秀,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容量。我们加大的目标是“做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怎样算是做到最优秀呢?我想,标志之一就是在广东这个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做到最好,成为第一。因此,在2001年,我们决定登陆广东向南拓展。经多番考察,最终选择在广东佛山建厂。 2008年广东加大年产销量43万吨,产值近12亿元。2009年广东加大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3月份饲料产销量将近5万吨,这个成绩在今年形势低迷的情况下,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有人就问我是否准备再建厂,我的想法是管理一个大厂很难,但比管理几个地方的分厂容易多了,成本也降低不少。如果未来真要在广东建新厂,也许会考虑东莞或惠州一带,挑选一个原料运输比较方便的地方。目前看来,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做稳现有的市场,控制好现有的生产规模。
责任编辑:龚胡 |
饲料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
饲料行情 |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
饲料技术 |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
饲料交流 |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
论坛焦点 |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
饲料导购 |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