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饲料 > 饲料要闻 > 饲料中添加剂维生素,越多越好吗?
作者:佚名来源:养猪时间:2018-02-27 09:17点击:次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健康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在动物生长、发育、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成为“维生素原”。例如,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 动物体犹如一座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生物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的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辅酶的组成成分。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1、调节性 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会产生能量,其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2、微量性 动物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 3、外源性 大多数的维生素,动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经常通过动物饲料获得。 4、特异性 一旦缺少了某种维生素,动物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饲料原料中含量有限。因此,为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在动物饲料中经常要人为添加剂维生素。饲料企业一般会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将多种维生素混合后制成多维预混料,再与其他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混合制成科供动物直接采食的配合饲料。由于世界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动物用维生素的消费量远远超过人用维生素。 已知的十种维生素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属于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经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液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脂溶性维生素经胆汁乳化后再小肠吸收,由淋巴循环系统进入到体内各器官,多余的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在机体内蓄积。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主要储存于肝脏,维生素E主要存于脂肪组织。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虽然十分重要, 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A,易于体内大量蓄积,可能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疾病、皮肤干燥,采食量下降等中毒症状。 为规范饲料维生素的使用,农业部制定了《饲料添加剂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对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3等设立了在配合饲料中的最高限量,以保障动物健康。
责任编辑:尚晓雅 |
饲料资讯 | 行业新闻 企业动态 行业评论 业界人物 政策法规 行业会讯 企业管理 |
饲料行情 | 豆粕 玉米 大豆 添加剂 杂粕 鱼粉 油脂 乳清粉 |
饲料技术 |
技术文章 饲料配方 饲料营养 饲料标准 饲料原料 检验检测 加工工艺 添加剂 酶制剂 微生态 |
饲料交流 | 饲料交流专区 全价料交流 预混料专区 饲料配方 原料采购 浓缩料交流 |
论坛焦点 | 论坛精华 版主推荐 论坛热点 使用经验 人物博客 活动召集 |
饲料导购 | 全价料(配合料) 浓缩料 预混料 饲料原料 添加剂 蛋白质饲料 |